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2368610
降糖新视点:每周吃两次核桃防糖尿病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3.02.22
    暖气太热,血糖不稳(降糖新视点)

    冬季,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冬梅提醒,糖尿病病友在冬季更应加强自我保健,除了常规的控制饮食、增强运动和注意保暖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洗脚时水温要先让家人试一下。糖友经常洗脚是个好习惯,但他们很难觉察出水温的高低,有时脚面被烫出一个水疱都不知道,逐渐就会形成感染。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尤其会出现温度觉察障碍,因而更容易发生烫伤,后果严重。

    2.少用暖水袋。天冷了,中老年人容易手脚冰凉,很多人选择暖水袋、暖手宝等御寒工具。但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被暖水袋等烫伤了常不自知,由此引发的足部伤口不愈等问题非常麻烦,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截肢的地步。

    3.暖气太热,血糖波动较大。有暖气的家庭,有时室内外温差可达到30多度,糖尿病患者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者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加上冬天活动少、出汗少、喝水少,家里暖气太热,更会导致身体水分的大量丢失,血液相对黏稠,血糖也因此会大起大落。
, 百拇医药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喝水,女性每天不少于1000毫升,男性不少于2000毫升。喝水的时间上,糖友最好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喝水,白天多喝,晚8点以后少喝,如果夜间起夜,可适当补喝。▲ (丁熙玮)

    

    吸高压氧能降糖(降糖新视点)

    美国科研人员最新发现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12日报道,一项新研究提示,高压氧治疗可能有助于促进胰岛恢复、降低血糖水平。这一发现,为广大的糖友带来新的福音。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5名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4个疗程的试验性治疗,每个疗程约为一周。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每天坐在气压压力舱内,接受高气压氧气治疗(即高压氧舱治疗)。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的用药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有4名患者甚至可以停用胰岛素。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认为,在高气压环境下,人们的呼吸是正常呼吸量的3倍。高氧环境推动了干细胞的活动,有利于帮助修复体内细胞和酶的活性,进而刺激了胰岛素的产生。这一疗法对接受了糖尿病干细胞治疗的患者来说,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者推测,该疗法有望在临床推广。▲ (李 静)

    

    孕期血压高易得糖尿病(降糖新视点)

    加拿大研究人员提醒

    高血压和糖尿病,似乎总喜欢联手出击,威胁我们的健康。美国“雅虎新闻网”4月17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醒,对怀孕期间血压偏高的女性来说,日后更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 http://www.100md.com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丹尼斯·菲格博士及其同事,对“加拿大健康数据库”中1994年—2008年共计100万名左右的孕产妇进行了分析。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女性中共有约3.5万人确诊患有糖尿病。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出现妊娠高血压的2.76万人中,日后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1.95倍,发生过先兆子痫(在高血压、蛋白尿基础上,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者)的2.29万人中,糖尿病的危险增加2.08倍。此外,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妊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2100名女性中,日后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18.49倍。

    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期刊上的这项新研究提醒,孕期高血压可能是2型糖尿病新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对孕期血压偏高,特别是有先兆子痫或妊娠高血压病史的人,将来应被纳入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接受糖尿病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症状,早期进行干预。▲ (金 也)

    
, http://www.100md.com
    糖友睡不好,补点褪黑素(降糖新视点)

    美研究人员10年追踪调查称

    睡眠问题和糖尿病,是对相互影响的患难兄弟。糖尿病可能导致睡不好,而长期缺乏睡眠也会引发糖尿病。科学家为此找到了原因,据美国“每日医学”网站4月2日报道,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问题,可能源自大脑褪黑素(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能帮助调节睡眠周期的胺类激素)分泌紊乱。

    美国布莱根女子医院临床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370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等数目的非糖尿病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对他们的睡眠状况、病情进展情况、各项生物学化验指标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褪黑素的分泌多少,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存在关联。与夜间褪黑素水平最高的人相比,该激素水平较低的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倍左右。在平衡了身高、体重、生活方式、家族史等因素后,褪黑素分泌不足,仍然是糖尿病及相关睡眠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 百拇医药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的这项研究表示,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深入调查,以确定褪黑素和2型糖尿病的关联程度及两者之间的生理机制。如果证实两者的确存在因果关系,适量服用褪黑素营养补充剂,有望成为改善糖友睡眠质量的有效手段,并有助于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病。▲ (乔松林)

    

    上午11点,血糖值很关键(降糖新视点)

    法国糖尿病专家最新研究发现

    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稳定是控制病情的重中之重。据英国“糖尿病关爱网”1月25日报道,法国蒙彼利埃市糖尿病专家路易斯·莫尼耶教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并对他们的血糖峰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最关键时间点是11点。
, http://www.100md.com
    法国人多数10点开始上班,11点正值餐后1—2小时,此时血糖值偏高,能基本反映血糖总体控制水平。莫尼耶教授介绍,这个时间点的血糖值直接关系到全天血糖水平。如果这个时间点血糖水平控制不当,全天的血糖水平都将处于失控状况。

    对此,法国巴黎大区糖尿病协会表示,根据莫尼耶教授的最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将11点钟的血糖水平控制在10—10.6毫摩尔/升以下,这样整个下午的血糖水平基本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至于控制这一时刻血糖值的方法,莫尼耶教授认为,早餐的饮食控制,用药、运动都很重要,尤其是能够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意义更大,可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维持在8毫摩尔/升,尽量不要超过10毫摩尔/升以上。

    医生通常认为,可根据空腹血糖值确定治疗方案。莫尼耶教授的新发现则表明,测量患者上午11时的血糖值将更具有参考价值。▲ (●姜雨乔)
, http://www.100md.com
    

    每周吃两次核桃防糖尿病(降糖新视点)

    早餐放到粥里或炒菜时加一点都有益

    核桃是我们熟知的一种健康坚果。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1日报道,美国《营养学杂志》刊登哈佛大学一项大规模新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核桃,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24%。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大约13.7万名35岁—77岁的女性进行了为期10年的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跟踪调查。研究者特别关注了参试者的具体饮食习惯,其中包括多久吃一次坚果(尤其是核桃),一次吃多少等。在排除了身高、体重及体内脂肪公布等因素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按每次摄入28克(中等大小的核桃约2—3颗)左右的核桃估算,平均每月吃1—3次,可以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4%;每周吃一次,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13%;而每周吃两次核桃,2型糖尿病危险可降低24%。
, http://www.100md.com
    研究人员分析指出,与其他坚果相比,核桃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减轻对胰岛素的抵抗,并降低人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此外,核桃中的α亚麻酸含量也较高,而多项研究已证实,这些健康的脂肪酸,对降低体内炎症、预防心脑血管病、癌症和关节炎等功效显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常吃核桃、杏仁、腰果、碧根果等坚果,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身体质量指数和减小腰围,进而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保护心脑血管,降低患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建议,日常膳食中,我们不妨有意识地补充一些核桃。可以在吃早餐时把核桃仁撒在粥、麦片或酸奶里,在平时炒菜或烹饪鱼肉时,适当加一点碎核桃当配料,或者把它当成下午茶和加班时的点心食用。▲ (徐澄)

    
, 百拇医药
    腰围%身高≥0.5可预测糖尿病(降糖新视点)

    中国、瑞典专家发现诊断2型糖尿病新方法

    医生们通常都使用体质指数(BMI)评估健康风险。不过,对于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腰围身高比可能是一种更精准的方法。

    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对于预防其慢性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英国《糖尿病医学》杂志2月27日刊登中国与瑞典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腰围身高比(WtHR)是诊断2型糖尿病的最佳指标。

    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腰围身高比(WtHR)四种指数中,哪一种指数预测中国未诊断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效果最理想?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齐秀英与来自天津市疾控中心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多位科学家,对7567名20—79岁的参试者进行了研究。
, http://www.100md.com
    血糖水平介于6.1—6.9毫摩尔/升之间且无糖尿病,即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水平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但既无糖尿病病史也未使用降糖药物,即可初步确定为糖尿病患者。

    参试者接受各项标准检测之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者的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等数据。研究人员利用逻辑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方法比较分析了相关数据。结果发现,所有参试者中,共有536人被界定为空腹血糖受损病例,690人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包括290人(占3.8%)为第一次被诊断出的糖尿病患者。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身高比大于等于0.5对确诊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预测参考价值,强于BMI(大于等于24)、腰围(男女分别大于等于85厘米和80厘米)、腰臀比(大于等于0.85)这三种参考指数。

    四种指数中,腰围身高比大于等于0.5,在预测是否为2型糖尿病患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方面,预测价值最高,为最佳预测因子。▲ (杨军)
, 百拇医药
    

    65岁后血糖值可适当放宽(降糖新视点)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然而,长期服用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会面临另一个危险,即发生低血糖。特别由于身体状况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中年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内分泌专家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应适当放宽,这从总体上来说弊大于利。

    至于放宽到什么程度,可以因年龄及病情有所调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张家庆指出,通常临床上,老年人可较中青年放宽2毫摩尔/升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可分别要求老人空腹血糖在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中年人应“严格控制”在6.5%以下,“一般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最好在7.5%以下为宜。
, 百拇医药
    最新的中国糖尿病指南则提出,老年(65岁后)糖友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1.1毫摩尔/升。

    老年糖友要做好血糖达标,应该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入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三病房主任闫爽教授指出:1.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更应限制热量摄入。2.消化吸收能力差,选择食物应清淡易消化,富含高质量蛋白质。3.通常合并其他疾病(如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须同时兼顾上述疾病的饮食要求。4.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热量摄入。

    由于运动系统功能减退,老年人在运动时易造成损伤,因此,运动前应做准备活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疗法有快步走、慢跑和太极拳等。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运动方法。每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开始散步,持续30分钟,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良方,可作为老年患者的首选方法。

    在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使老年患者血糖达标时,还应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但如有心脏病或心脏病风险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肝肾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应首选不经肝或肾脏代谢的口服降糖药等。▲ (胡慧颖)
, http://www.100md.com
    

    糖友看病前先测血压(降糖新视点)

    年轻糖友必须低于130/80,年老糖友可放宽标准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两者并发危害更大。在1月份《糖尿病护理》杂志增刊上,美国糖尿病学会最新颁布的《2013年糖尿病医疗护理新指南》(下称“新指南”)建议,糖友去门诊看病前,先要测血压,以评估其血压状况和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风险。该指南还给出了糖友血糖自我监控、新血压目标以及其他糖尿病护理等多项细则建议。

    美国糖尿病学会研究人员重新对大量科研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后指出,与单纯糖尿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程度更大,比如,后者会导致脑卒中发病率比正常人高8倍,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随之大大提高。对此,新指南还给出了建议,糖友收缩压应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应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年轻糖友血压控制应更严格,必须低于130/80毫米汞柱;年老糖友收缩压可以适当放宽到140毫米汞柱,以免不能耐受,产生头晕、乏力等症状。但如果有脑卒中等危险因素,血压则还是要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 百拇医药
    美国糖尿病学会科学与医学官员罗伯特·拉特纳博士表示,新指南对于血压方面的建议有助于大大减少需要服用降压药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降压药用量更小,进而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减少药物副作用。

    新指南的另一大变化是,在测量血糖频率方面应以患者需求和治疗目标为中心。过去建议是,糖友每天应至少测三次血糖。这一建议往往被误解为一日只测三次血糖。实际上,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测量更多次,而且每天血糖的变化情况都有所不同。新指南此次明确指出,糖友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增加血糖测量次数。1.正在根据餐后血糖调节饮食计划及用药的糖友,要增加测血糖次数。2.睡前测血糖,以预防夜间低血糖。3.运动前测血糖,如果低于5.6毫摩尔/升,应少量进食,以防止运动后低血糖;运动后也应测量血糖,若出现低血糖,以后应降低运动量。4.出现心慌、出汗、饥饿或莫名浑身难受时,应测量血糖,防止低血糖。5.低血糖处理之后,应再测一次血糖,以判断处理效果以及血糖是否恢复正常。6.开车长途旅行、外出游玩、情绪激动、月经期、危险工作前、更换药物或更改治疗方案之后,都应该及时测量血糖、调整生活节奏及治疗措施。▲ (王兴旺)

    

    , 百拇医药